星期五, 5月 05, 2006

五光十色的台北市 早晚三餐攏靠自己

台北旅曲(二):民以食為天

我和大人都愛吃,所以到台北的其中一個重點節目便是「吃」。不是食家,只能直覺的好吃不好吃,喜愛不喜愛,吃得開心不開心!而且高貴的名店沒錢吃,所以都是在街中走走吃吃的。在台北找食物真的不難,不只是在大街,差不多每條橫巷小弄都有很多大的小的食店,還有流動非流動的車仔檔。這些大的小的食店給我的首個感覺是清潔衛生,大多數做食品的人都戴著手套,有些還載著面罩工作,店子或車仔檔的地面都沒有垃圾或食物殘渣。

台北的小店給我的另一個感覺是親切,而且是和店舖的面積成反比的,店愈小老闆愈親切。有天在一間賣日式燒餅的小店子買東西,那老闆就一邊忙碌地弄燒餅,一邊我和談台北天氣、談各種遊客、談香港,就是從沒有談他的燒餅。而且他只是很輕鬆的談著,而不是很熱情的那種,這令人的感覺很好的。他的燒餅好吃,有很多種味道可選擇。其實這種燒餅在香港的吉之島也見過,但一來味道只得一兩種,而且還是已經預先燒好了,至多也只是溫吞吞的。但這裡是即叫即燒,是熱辣辣的。兩個老闆也嚷著要回去再買來的吃,可是他的店子開得晚,收得早,幾次回去也買不到。後來我們發現這間小店竟然在機場拿來的旅遊小冊子中也有介紹。呵呵呵,有眼不識泰山啊!

日式燒餅

唯一我們專門去吃的,是「度小月」。本以為要排隊等候的,而且還以為會店大欺人。但可能當日天下著雨,而我們也去得早,所以座位還多的是。店員的招呼也不錯,叫了三樣食品,請店員介紹些合小朋友的食物,也沒有介紹些餐牌上的貴價貨色。說真的這裡不便宜,六樣食物:擔仔麵(2碗)、撈軟絲(魷魚)、黑豚腸、炸蝦卷、粉圓(好像是這樣叫的)和苦瓜鳳梨湯,吃了三百港元(1200新台幣)。同是擔仔麵在士林夜市不用十港元,但可是在「度小月」味道就好得太多了。簡單來說,在士林吃的,配料味是配料味,麵味是麵味;在「度小月」吃的,麵條很好的吸收了配料的味道。不過唯一的問題是,吃清了檯上的食物後,肚還是未飽的。是太好吃而腦子想我再食多些,還是份量太小呢?

敦化的度小月擔仔麵

另一日在誠品買書後,走到「度小月」附近另一間叫「何家媽媽」的店子吃。和「度小月」相比,這間小店的裝潢便是沒裝潢,很家庭式的。我們叫了:乾撈削麵、水餃、豆腐細粉、鴨血湯麵和臭豆腐。臭豆腐的味道和香港的相似,不過香港的是炸的,那裡是有湯汁的。削麵很彈牙,伴料也不錯,撈的和放湯的都好吃。所謂細粉,其實是粉絲,所以豆腐細粉就像香港在上海館子吃的油豆腐粉絲湯的加料少湯版。我們還叫了一碟「小菜」的,以為是像香港的淥油菜,但等了很久也沒來。一問之下,原來小菜是要自取,而且小菜是指幾款一小碟一小碟的冷吃,真是烏龍!

何家媽媽的削麵

另外街邊的鹽水雞、葱抓餅、朝鮮豆腐湯、冰館的生果刨冰、巨型炸雞排、蚵仔麵線、加了梅粉的生果、台南蝦丸、鮮果汁、水煎菜肉包、玉米煎餅、醬油無骨鳳爪……等等都令人回味無窮。還有買來帶回香港的滷水鴨舌、豬腳筋、鳳梨酥、綠豆糕、水羊羹、麻薯、鴨血糕和多種味道的黑豚肉腸。當然還有些想吃未吃的,例如街邊的滷水食物、關東烹,豆花、愛玉冰、豆漿燒餅,還有白苦瓜汁。不知為何,從沒想過去鼎泰豐吃小籠包,也沒有膽量吃煎烏魚子。我想我們還是鍾情於街邊小店的食物,可能我們覺得這些小店才是當地人會去吃的店舖,會比較接近真正的地道食品吧!


街邊的鹽水雞 永康街的䓤抓餅
101的蚵仔麵線 永康街的老哥煎菜肉包

冰館的鮮果牛奶冰 番茄牛肉山西削麵

華航的飛機餐

標籤:

1 Comments:

At 9:42 上午, Blogger j@blogger said...

實在不應在禁食時讀你的blog…好後悔…

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